当前位置:首页
> 档案资讯 > 八面来风
国宝档案聚焦“扬州八怪”
发布日期:2012-06-11浏览次数:字号:[ ]

 

国宝
档案聚焦“扬州八怪”
同时进一步挖掘扬州雕版印刷工艺
 
 
 

  

  继前天主要聚焦扬州雕版印刷后,昨天,《国宝档案》栏目摄制组又转战扬州八怪纪念馆。

 

  “扬州八怪”皆入镜

  扬州八怪书画是此次《国宝档案》栏目摄制组来扬拍摄的主要内容之一。昨天一早,摄制组就来到扬州八怪纪念馆。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,陈列有“八怪”书画及扬州书画家代表作,供游客品赏。金农寄居室复原陈列,展现“八怪”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,以及罗聘故居等,都一一“入镜”。

  在主展厅“扬州八怪”群雕中,不止8个人,这是怎么回事呢?八怪纪念馆馆长刘方明解释,“这里的‘8’,不是实数”,扬州八怪是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,其中以金农、郑燮、黄慎、李方膺、李鱓、汪士慎、高翔、罗聘8人为代表,此外还有高凤翰、边寿民、闵贞等,共有15人之多。当时扬州的画家有1000多人,“八怪”是其中优秀群体。

  “八怪”最喜欢画梅、竹、石、兰。他们以梅的高傲、石的坚冷、竹的清高、兰的幽香表达志趣。罗聘还喜画鬼,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。尽管扬州八怪的书画作品仍属文人画范畴,但很多方面(如作品的立意、技法、取材等)在前人基础上均有所突破,为当时守旧的正统画派画家所不容,因而贬之为“怪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改变,这“怪”也已由贬变褒了。扬州八怪绘画或工或写,情趣横生,形神兼备,耐人寻味。因为他们的作品雅俗共赏,扬州八怪声名远播海内外。

 

  挖掘雕版印刷工艺

  宫廷贡品《全唐诗》是扬州雕版刻书中的奇珍,标志着扬州雕版印刷的辉煌,前天,摄制组在双博馆里重点拍摄了展出的《全唐诗》样本。

  《全唐诗》的刊刻,是在天宁寺进行的。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,江宁织造、通政使司通政使,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,在扬州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——“扬州诗局”,奉旨校刻《全唐诗》。“扬州诗局”就设在扬州天宁寺里面,曹寅选择在扬州天宁寺刊刻,也是看中了当时扬州雕版印刷的高超水准。

  昨天下午,《国宝档案》栏目摄制组来到天宁寺,让遗迹见证天宁寺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厚重。

  此外,摄制组还来到广陵古籍刻印社,古色古味的线装本以及扬州雕版印刷工艺的流程也全部“入镜”。  通讯员 张静 记者 陶敏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